王琳,女,2004年12月毕业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获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现任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曾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在专业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4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主要研究领域或方向:双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旅游文化等。
“这次论坛的规格非常高,邀请的嘉宾包括国际知名的旅游业界专家学者,多个国家旅游局局长,还有一些名人、富豪都有可能参加。”昨天,王琳教授在畅谈博鳌国际旅游论坛的两个小时里,多次提到这一点。
论坛“一箭三雕”
“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有三方面的作用。”采访刚开始,王琳教授就开门见山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她认为,第一,论坛是对海南的一次有效的形象宣传。“你知道北方戏剧吗?”王琳教授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这次论坛是国际旅游岛建设这台大戏的一个开场锣,戏越大,开场锣越要重量级。”
她认为,本次论坛是对海南各个方面的一种展示,通过邀请各界高端人士,让世界知道海南,了解海南。同时,王琳教授表示,这种展示对海南而言也是一种压力,有压力才会产生动力,海南各方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步伐就会走得更加坚实和谨慎。
“第二,对海南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王琳教授说,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在世界上这种例子已经很多,比如奥运会。她认为,论坛对海南区域经济的带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硬件的提升。海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步伐。目前海南已经建设的轻轨,计划中的中部机场等,都是这种变化的体现。另外是软件方面,主要是岛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当海南成为世界的焦点,海南的主人们就会越来越关注到自己的形象,而国际化的加深也会使得市民们的视野更加宽阔。
“第三,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导向作用。”王琳教授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设置的一系列主题、探讨的方向,正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方向的体现。同时,这也是一个政策的试水,在论坛中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一些想法透露出去,通过外界的反应进一步进行调整。
关注旅游新业态
“建设国际旅游岛,海南的旅游产品必须要转型和升级。”王琳指出,目前我国传统的旅游模式主要还是观光旅游,但是这种旅游模式含金量太少,游客消费能力有限,对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作用很小。而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如果只是停留在观光旅游上,那是肯定不行的。
“目前,各方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逐渐开始利用海南的优越条件,发展游艇、高尔夫、博彩等新兴旅游业态。但是这种新业态新产品究竟会如何发展,这在国内还没有先例。”王琳告诉记者,旅游产品新业态也是她此次在论坛中最关注的内容。希望能通过和世界各地的有经验的业界人士的交流,对海南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所借鉴。
海南缺游艇人才
“海南的旅游教育目前在全国还算是比较领先的,但是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学院也在研究如何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王琳表示,下学期学院将调整培养模式,大幅度提高学院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在课程安排方面、教学模式方面逐渐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邀请一些业界人士讲课,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多接触业界人士,开阔视野。另外,学院还将和多家国外学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进行师资和学生的交流学习。
王琳教授告诉记者,目前省内游艇、高尔夫方面的教育人才,尤其是科研人才太少。海南大学目前正在积极引进人才,和业界进行合作,比如计划在今年5月份开设高尔夫管理培训班等,希望能在新业态方面为国际旅游岛输出所需要的“特种”人才。
来源:海南经济报 作者:罗婷 //www.hainanu.edu.cn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