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5日,海南大学迎来两位贵宾——上海外国语大学戴炜栋教授和徐海铭博士。我校旅游学院主办的“语言•翻译•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周拉开了帷幕。
当晚八点,徐海铭教授在旅游学院国际报告厅作了首场题为“汉英交替传译活动中译员的口译停顿现象实证分析——以5名国际会议口译职业受训译员为例”的研究报告。报告会由旅游学院王琳院长主持。徐海铭教授的报告内容深刻,语言风趣幽默,全场师生都感受到他严谨的治学态度、独特的学术视角和渊博的知识。师生们踊跃提问,徐教授一一认真解答,整个会场听得聚精会神,时而爆发掌声和笑声。
4月16日上午,我校终身荣誉教授戴炜栋博士敬聘仪式在旅游学院国际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傅国华教授出席聘任仪式并为戴炜栋教授颁发聘书。聘任仪式结束后,戴炜栋教授为广大师生作了“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迪”的学术报告。
戴炜栋教授充分肯定了我国外语教育的巨大进步,指出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戴教授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中介语石化现象,并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戴教授还与师生们分享他学习英语的感悟,鼓励在座师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勤于思考。作为今天中国外语教育界的领航人,戴先生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大家风范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4月16日晚八点, 徐海铭教授再次为师生作题为“探索有效的口译训练法:记忆,思维模型,预制语块和文本样式”的报告。报告会由旅游学院冯源教授主持。
徐教授讲解了“增强加工记忆、建立心智模块、增大文章体裁样式”等口译训练方法,并说明口译的基本标准是“信息完整、语言准确、源语知识”。徐教授还介绍了一些口译的策略和注意事项,如巧记笔记、善于总结、逻辑推理等。徐教授还当场举例,对学生进行口译训练,使师生大开眼界。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报告,大厅内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和笑声。
戴炜栋先生和徐海铭博士的报告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学术视野,为我校和海南省外语教育与研究指明了方向。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师生、海南医学院、琼州学院等高校均派教师参会。会后师生普遍反映受益良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亲聆大师教诲。报告会后,王琳院长代表学校和学院向戴炜栋教授和徐海铭教授赠送了纪念品。
专家学者简介
戴炜栋教授: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美国温斯洛大学教育学名誉博士。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科委员会学部委员暨语言文学学部召集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中国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戴教授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第二语言习得、社会语言学、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教学。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100余篇,著作16部,教材7套,主持国家级研究课题近10项。戴教授曾经获得多个重要奖项,其中包括:美国富布赖特基金奖、国家社科基金奖、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等,并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和上海市“员工信赖的好校长”、“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等荣誉称号。
徐海铭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曾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Sheffield U)和爱丁堡大学(Edinburgh U)高级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岭南大学研究教授和访问教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岗位教授,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西方语言学思想史。
迄今为止,徐博士独立主持并完成国家哲学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出版《元语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专著一部(该著作被伦敦大学元语篇研究权威Ken. Hyland多次引用),翻译并出版了N•乔姆斯基的《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翻译南京大屠杀系列资料《东史郎日记》的前言和国家汉办的《儒家文化》,在《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CSSCI论文28篇。目前正在从事上外“211”项目的子课题研究。是我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新一代领跑者。
从2006年起,徐海铭博士就是海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硕士点的兼职教授。
我校副校长傅国华教授(左)出席聘任仪式并为戴炜栋(右)教授颁发聘书
王琳院长向徐海铭教授赠送了纪念品
合影